股票做空杠杆 2200亿“氢卡帝国”倒塌
一个"建立在数十个谎言之上的巨大骗局"股票做空杠杆。
市值最高时达到 300 亿美元,目前仅剩 4000 万美元。
新能源赛道故事多,曾经市值最高的"氢卡"公司,也即将迎来终局。
近日,WSJ 报道称,由于背负巨额债务且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维持公司运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氢动力卡车制造商 Nikola 即将宣布破产。
Nikola 成立于 2014 年,以打造氢燃料电池卡车为目标。这家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都对标特斯拉,连名字也是模仿特斯拉,都取自发明交流电机的美国科学家尼古拉 · 特斯拉。
在氢燃料电池卡车这个赛道,Nikola 也的确曾有机会复制特斯拉的成功。
Nikola 成立后,完成过十余轮融资,而且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世界知名的产业巨头,比如德国的博世集团、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欧洲的凯斯纽荷兰工业(全球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商之一)、韩国的韩华集团(韩国十大财阀之一)等。在一辆车还未下线的时候,Nikola 就收到了超过 100 亿美元的预订单。
Nikola 在 2020 年通过与 SPAC 公司合并上市,市值最高时达到 300 亿美元(2200 亿人民币),超越福特和菲亚特 - 克莱斯勒集团等一众老牌汽车巨头,登顶市值最高的氢燃料电池卡车制造商。
不过,上市后的 Nikola 却很快跌落神坛,先是遭遇做空,而后创始人入狱,上演了一幕堪比硅谷"坏血"事件的狗血大戏。
在被曝即将破产后,Nikola 的股价再次暴跌 40%,目前市值仅剩 4000 万美元。
曾是美国发展氢能汽车的希望
Nikola 的创始人名叫特里弗 · 米尔顿,此人的早期经历相当另类。
米尔顿出生于 1982 年,他高中毕业后并未进入大学,而是去巴西当了一名传教士。一年之后,他由于身体原因回到美国,进入美国犹他谷州立学院学习市场营销。这所学院在 2008 年升格为大学,但在当时还只是个 Collage,比较近似于国内的大专或职校。米尔顿在犹他谷州立学院只读了一个学期就选择辍学,年纪轻轻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事实证明,米尔顿是一个无师自通的创业者,几次创业一次比一次成功。
米尔顿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报警器销售公司,后来以 30 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
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米尔顿又创办了一个销售二手车的在线分类广告网站,但这次创业失败了。
再然后,米尔顿找到了一位名为迈克 · 施劳特的工程师伙伴,后者发明了一项名为 CNG 压缩天然气转换技术,可以让柴油发动机用上天然气。2009 年,两人联手创办了一家名为 dHybrid 的公司,将这项技术推向市场。2014 年,dHybrid 被美国工业制造巨头沃辛顿工业收购,价格是 1990 万美元。
2015 年,时年 34 岁的米尔顿创立 Nikola,这是他第四次创业,这一次他将晋升为亿万富翁。
创立之初,Nikola 是想开发天然气涡轮机技术,但很快转向了更为清洁的氢能。2016 年 8 月,Nikola 发布了首款车 Nikola One。这是一款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半挂车,号称发动机可提供 1000 匹马力,且一次加氢就可以在 30 吨载重下续航 1000 公里以上。
Nikola One 的发布会声势浩大,有来自美国、欧洲的众多产业界大佬现场站台。米尔顿在发布会上称,Nikola One 将在 2019 年量产,并且计划斥资 10 亿美元建造一座工厂,实现 5 万辆以上的年产能。为了把 Nikola "招引"到当地去,包括几位州长在内的众多政要都出席了发布会。
为配合 Nikola One 的发售,Nikola 还宣布了在美国大规模建设加氢站网络的计划。米尔顿称,Nikola 的最终目标是在北美建设 364 个加氢站,首批 56 个加氢站将于 2018 年 1 月开始建设,2019 年底开放使用。作为配套,Nikola 还将建设太阳能发电厂,从而实现氢 - 电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
彼时,Nikola 无疑是美国最为雄心勃勃的氢能卡车公司。虽然各大传统汽车集团多多少少都在氢燃料电池上有一些研发投入。但由于成本等问题无法解决,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发布像 Nikola One 这么"成熟"的产品,并且敢于宣布如此激进的氢能落地路线图。Nikola 讲了一个很好的创新者的故事,米尔顿在发布会上说:"(氢能卡车)需要从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设计,大公司都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手握 140 亿美元订单,通用汽车差点接盘
Nikola 的出现正赶上了新能源的浪潮之巅。在气候危机的担忧之下,各国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和燃油效率标准,使得从制造商到运营商的各方,都希望尽快找到以新能源作为动力的卡车,以替代传统卡车。
因此 Nikola One 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市场轰动。到 2016 年底,Nikola One 已经收到了 40 亿美元的预售订单,尽管量产还很遥远。美国最大的货运公司 US Xpress 是 Nikola One 首批最大的客户之一。
2018 年 5 月,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英博集团一次性向 Nikola 下单了 800 多辆氢动力卡车,用于啤酒运输。
到 2019 年,Nikola 宣布手中的订单总金额已经达到 140 亿美元之多。此时 Nikola 的前途看起来是一片光明。著名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在 Nikola One 发布后预测,到 2025 年 Nikola 将实现 2300 至 4800 辆的销量,可占据北美重型电动混合动力卡车市场 15.7% 至 32.7% 的份额。
Nikola 在融资上从没犯过难。它的首笔融资来自 Nikola 的老朋友沃辛顿工业。
米尔顿曾自述:"沃辛顿是一家市值数十亿美元的知名公司,我利用这一点作为谈判的筹码,于是其他人也纷纷跟进,我们从此开始腾飞。"
Cruncbase 的数据显示,包括上市后的股票发行在内,Nikola 历史上进行过 12 轮融资,总金额达 35 亿美元。Nikola 的投资者包括知名专业投资机构富达投资、美国能源部,以及大量的产业投资者。
2019 年,CNH Industrial 领投了 Nikola 的 D 轮融资,使 Nikola 的估值达到了 30 亿美元。CNH Industrial 是由意大利的菲亚特工业和凯斯纽荷兰环球公司合并而来的一家著名汽车工业巨头。另外,著名的 Tier 1 巨头博世集团也在这一轮跟投。
2020 年 6 月,Nikola 通过与 SPAC 公司 VectoIQ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合并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该 SPAC 公司是由原通用汽车副董事长 Stephen Girsky 所创立的。上市时,Nikola 的市值 33 亿美元,但在第一天就涨到了 130 亿美元。此后 Nikola 的股价继续一路飙涨,在上市的第三天市值突破了 300 亿美元,一举超过了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两大汽车巨头。彼时的 Nikola,当之无愧是氢能赛道最红的炸子鸡。
2020 年 9 月 8 日,Nikola 达到了自己声望的顶点。通用汽车宣布斥资 20 亿美元,收购 Nikola11% 的股份。不仅如此,双方还将进行技术共享,整合各自电动及燃料电池技术,通用还承诺将为 Nikola 设计、验证、认证和制造其新推出的皮卡车型 Badger。公告发出后,Nikola 的股价大涨了 40%。
"建立在数十个谎言之上的巨大骗局"
然而,仅仅两天之后,Nikola 就从天堂跌落了地狱。
2020 年 9 月 10 日,一家名为兴登堡研究的做空机构盯上了 Nikola,发布了一份做空报告。这份报告将 Nikola 贬的几乎一文不值,称其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Nikola 一开始发布了一份义正词严的声明称兴登堡研究是造谣。不过,4 天后美国 SEC 对 Nikola 展开了调查,10 天后米尔顿就被迫辞职。到 9 月份结束,Nikola 的股价已经跌去一半。而后合作伙伴们纷纷倒戈。英国石油公司宣布取消为 Nikola 建设加氢站的合作,通用汽车也宣布放弃对 Nikola 的投资。
兴登堡研究到底发现了 Nikola 的哪些黑幕呢?
首先,米尔顿本人就是一个劣迹斑斑的骗子。他的那些早年成功的创业经历背后,实际上暗藏了很多不太能见光的部分。
比如,米尔顿声称自己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卖了 30 万美元。但兴登堡研究找到了买家求证,买家的说法是米尔顿的那家公司实际上"货不对板",因此没多久就按照交易条款,将公司退还给了米尔顿。还有那家天然气技术公司 dHybrid,实际上也是通过掩盖技术缺陷、编造虚造客户等方式才卖掉的。买家沃辛顿被坑的有苦难言,在交易仅一年后就计提了 230 万美元的减值。
更致命的指控则是指向 Nikola 本身。
原来,Nikola 发布的那些引起巨大轰动的产品,实际上只是一些漂亮的模型。
比如 2016 年的那场发布会上,展台上的 Nikola One 仅仅是一个空壳子而已,连中控屏的供电都是来自隐藏在展台下方的一根电线。
2017 年 1 月,Nikola 还煞有介事的发布了一段 Nikola One 的"道路测试"视频,让全行业都为之沸腾。但兴登堡研究通过比对找到了视频中的路段,发现那里是一个长度超过 2 英里的均匀斜坡。由于坡度只有 3 度左右,在视频里完全看不出来,但足以让一辆汽车以超过 50 公里 / 小时的速度滑行,从而看起来像是在高速行驶。
Nikola 的加氢站网络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谎言。米尔顿曾声称,Nikola 已经成功将氢气的生产成本降到了行业水平的不到 20%,从而使得氢能车具备相比于柴油车的使用成本优势。但 Nikola 从未以这个成本制成过氢气。实际上,Nikola 自身并没有任何的氢气生产技术,也没有外部伙伴可以提供这种技术。Nikola 的氢气基础设施团队不过是一个草台班子,总监是米尔顿的亲兄弟,在加入 Nikola 之前是在夏威夷铺设车道的"个体经营者";开发主管原来是一座高尔夫球场的经理,此前从未有过任何氢能相关经验。
总而言之,兴登堡研究认为 Nikola 是一个"建立在数十个谎言之上的巨大骗局"。
而按米尔顿的计划,他会在这个骗局最终败露之前就完成套现离场。在 Nikola 上市前后,米尔顿已经套现了 7000 万美元。兴登堡研究认为,米尔顿将在 Nikola 造出车之前就获取数亿美元的收益。
至于前面提到的那些声名赫赫的产业巨头,它们的角色也并不光彩。在 Nikola 完成上市的头两个月,其最早的投资者沃辛顿就抛售了近 5 亿美元的股票,另一个投资者博世集团也有部分套现。兴登堡研究写道,这些产业巨头们应该非常清楚 Nikola 是怎么一回事,它们的计划很可能是接着 Nikola 与通用汽车的合作推高股价,从而继续完成退出。
创始人入狱,现金将耗尽
兴登堡研究的做空报告最终让米尔顿锒铛入狱。米尔顿于 2021 年被正式起诉,2023 年 12 月被判三项欺诈罪成立,处四年监禁。
而 Nikola 虽然市值一落千丈,但并未就此破产,而是试图与创始人切割以继续生存下去。
包括 Nikola One 在内,Nikola 发布的大部分产品都从未完成任何交付。不过其一款名为 Nikola Tre 的半挂卡车成功走到了量产。Nikola Tre 在 2022 年 4 月完成首批交付,到 2023 年底,Nikola 成功交付 209 辆。
Nikola 的财报显示,2024 年上半年交付了 112 辆氢燃料电池卡车,2024 年三季度则交付了 88 辆。
不过 Nikola 距离盈利非常遥远。2024 年前三季度收入为 6400 万美元,净亏损则超过了 4.8 亿美元。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Nikola 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1.98 亿美元,只够半年时间的运营。
在 2024 年 10 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Nikola 的高管曾承认,公司的现金能够偿还 2025 年一季度到期的债务,但那之后的债务将无法支付。为了拯救公司,Nikola 当时表示正在积极与许多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谈判。
2024 年 12 月,Nikola 曾申请总额 3 亿美元的债务和股票发行。不过,考虑到 Nikola 的总市值还不到 1 亿美元,继续通过股票发行融资已经不太可行。
WSJ 称,Nikola 目前背负"巨额债务和几乎没有任何销售收入来维持业务运转",正与律师"探讨包括出售或破产重组在内的选项"。
在一切即将尘埃落地之际,很能不为米尔顿的"攒局"能力感到惊叹。他居然可以凭借虚构的核心技术和不存在的革命性产品,就与通用、博世等当今世界上一些最顶尖的企业签署合作,并获得富达等知名机构的投资,从而打造出一个价值一度高达 300 亿美元的帝国。
这既是时代的标志股票做空杠杆,也是历史的故事。